柏林圍牆(德語:Berliner Mauer),東德稱此牆為「反法西斯防衛牆」(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長約155公里,高約3至4公尺。於1961年開始建造,為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象徵。圖/網路

1961年8月13日,前東德政府開始建築阻斷兩德人民交流的圍牆,柏林圍牆成為冷戰的表徵,雖在1989年11月9日倒塌,兩德也於1990年統一,柏林人無法忘記圍牆造成近30年的阻隔。

為了悼念當年為衝出柏林圍牆的死難人士,並紀念德國分裂的歲月,柏林市長渥瑞特(Klaus Wowereit)呼籲所有柏林人13日中午12時靜默哀悼1分鐘,柏林市交通工具也停駛1分鐘,全市教堂則會鳴鐘呼應。

柏林火車站北站附近柏努爾街(Bernauer)圍牆紀念館前和腓德烈斯漢-克魯茲堡(Friedrichshain-Kreuzberg)區的河岸邊仍有大片的圍牆遺跡。不過,多數到柏林觀光的人看到的,可能只是在查理關卡(Checkpoint Charlie)和波茨達麥廣場(PotsdamerPlatz)上樹立的幾片圍牆遺跡。

圍牆紀念館的導覽李布謝爾(Robert Liebscher)分析,外來客到柏林找圍牆遺跡,一般而言,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會去看當年外國人往來東西柏林的查理關卡;至於想多了解柏林歷史和柏林人感受創傷的外來客,則多半會到柏努爾街看圍牆紀念館。

柏努爾街在今天的柏林中區。1961年8月13日東德政府無預警地在東西柏林間築上圍牆。圍牆中段就是沿著柏努爾街興建。對面相望的街道兩邊被隔成兩個世界。為了防止東德人西逃,圍牆不斷增高增厚。東柏林這邊的公寓建築也被拆除,以防人民從窗戶或是屋頂逃亡。

柏努爾街一帶在兩德統一之前成了無人地帶。1998年圍牆紀念基金會決定將殘餘的圍牆和當年被嚴密監控的中間地帶整理成開放式的紀念館,另外並設立視聽及資料室,用影音和實景展覽,讓民眾認識圍牆阻斷東西對柏林人生活造成的改變。

當年的圍牆禁區附近現在已蓋了許多新潮的摩天建築,包括運河畔的總理府等行政大樓及波茨達麥廣場上的索尼商業中心(Sony Center)。兩德統一逾20年,除了經歷過冷戰的世代,即使是柏林人,認識的是新的柏林,對於圍牆的記憶也愈來愈淡。

柏林市政府和一些民間團體八月間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回顧柏林和柏林人所經歷過的分隔年代。對承受了許多歷史重負的柏林而言,圍牆是這個城市一段歷史的烙印。


上下兩張照片是遊客 1989年6月6日在布蘭登堡門前的柏林圍牆前拍照留念,以及圍牆拆除後,布蘭登堡門景觀一覽無遺的對照。


【中央社╱柏林12日專電】2011.08.13 10:27 am

【聯合報╱路透】2011.08.13 03:42 am
 
全文網址: 柏林圍牆 興建50周年 | 精采鏡頭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S2/6523977.shtml#ixzz1UsRVpbiI
Power By udn.com

全文網址: 柏林圍牆50 年 傷痛難忘 | 國際焦點 | 全球觀察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WORLD/WOR3/6524096.shtml#ixzz1UsOmR58Q
Power By udn.co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柏林圍牆50 年 柏林圍牆
    全站熱搜

    米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