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各說各話,姑且不談誰對誰錯,我看了x立電視台為自己做的報導覺得

報導的客觀度還是有待檢討!我們是要「看新聞」,不是「聽你們吐苦水」

「落荒而逃」、「你說是哪一家?你說是那一家電視台?」、「不講就是不講,還"躲"進新聞連絡室」字字帶有強烈個人情緒

那個記者也是一直逼問副主委要明說是哪一家,感覺很令人不舒服...

真相之後調查出來就會知道了,不應該公私不分。

 

求職造假新聞始末

鼎泰豐:應媒體要求演出 卻被設計

2011-05-03中國時報【邱雯敏/台北報導】

「在場的媒體都知道,她是鼎泰豐的員工,因為是媒體要求業者配合演出。」覺得被三立電視台設計的鼎泰豐,昨天憤憤不平指出,媒體要求模擬求職畫面,其中也包括三立電視台在內。

     該公司公關胡慧宜表示,鼎泰豐一向配合勞委會的就業博覽會釋出職缺,五月一日在就業博覽會現場是配合現場所有媒體要求,模擬求職畫面,希望外界不要過分解讀。

     胡慧宜說,就業博覽會當天,馬英九抵達鼎泰豐之前,攤位就已被多家媒體擋住來往動線,在媒體大陣仗守候的狀況下,根本沒有求職者敢上門,於是現場有電視台攝影記者提出要求,希望有人配合示範畫面,於是由行政助理模擬填寫履歷過程,胡慧宜強調:「在場的媒體都知道,她是鼎泰豐員工。」

     胡慧宜又說,後來抵達的馬英九,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推薦背書該名員工,才出現當場允諾錄取的畫面,沒想到,三立電視台下午又獨自前往鼎泰豐攤位,採訪該名員工,踢爆「攏是假」,根本是自導自演的行為。

     而鼎泰豐老闆楊紀華昨日接受電話訪問,對於假冒求職的員工再度接受多家電子媒體訪問,表示完全不知情。世界一流的台灣餐飲品牌,在事件發生之後,竟讓剛到職一個多月的員工對外說明,做小籠包的功夫是一流,品牌的危機處理卻是三流。

     其實事發當天,鼎泰豐老闆楊紀華本人就在現場,在各家電視台的新聞畫面中也可以看到,他就站在總統馬英九的旁邊;但卻讓一個是幾乎在狀況外的公關,一個是到職才一個多月的菜鳥員工,代表世界知名的「鼎泰豐」發言,這個作法著實輕率。

 

運用假新聞還「開槍」 醜態畢露

2011-05-03中國時報【郭石城/新聞分析】

馬英九總統與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關心就業博覽會謀合情形,是一則再單純不過的新聞,卻因鼎泰豐謀職現場畫面造假,電視台被踢爆用假新聞嘲諷馬、王二人,事件經還原已醜態畢露,電視台仍堅持沒造假,堪稱台灣媒體黑暗的一天。

     這起媒體醜聞,最可議的是三立電視台。不論該台記者有無「參與安排」模擬求職畫面,至少心知肚明鼎泰豐求職現場,是應媒體要求的「表演畫面」,卻轉為消遣馬、王二人,猛播「獨家」新聞,強調「囧!馬英九幫人找工作不知是員工假扮」。

     如此失格的獨家新聞,傳播的影像訊息就是「失業率高,馬英九不知民間疾苦,以為求職容易,一旁還有陪著作秀的王如玄...」。顯見不問是非、不探真實,只因特定立場,就見獵心喜的操弄假新聞,難怪王如玄會感嘆台灣社會生病了!

     其實,生病的不是台灣社會而是部分媒體。假新聞原罪起因電子媒體習慣安排模擬畫面充當新聞報導,如果影像註明重建現場或模擬畫面,為補強新聞無可厚非。鼎泰豐求職現場是安排員工充當求職者,新聞本質就是造假,已違反新聞真實的最低標準。

     媒體人大都熟稔普立玆新聞獎創辦人約瑟夫·普立茲名言:新聞工作的三大目標,第一是報導真實、第二是報導真實、第三還是報導真實。華盛頓郵報就曾發生過記者珍妮特·庫克報導八歲黑人小孩吸毒故事獲得普立玆新聞獎,被調查發現是杜撰造假,不但獎被取消,也被報社開除。

     國內電視新聞台因競爭激烈,為搶收視率各出奇招,造假不但不以為意,還視為理所當然。例如女記者半蹲水中凸顯颱風淹水災情慘烈,及安排考生商請警員載送飛奔考場,這種「加工影像」新聞,都已扭曲新聞本質,被踢爆後現已較少見這類新聞報導出現。

     三立運用假新聞嘲諷官員,根源雖是電視台「創造畫面」陋習,刻意炒作撕裂人民對政府的信賴,不只扭曲新聞本質,甚至是看見黑影就開槍掃射,難怪第四權會淪為製造業、加工業,甚至屠宰業,媒體人真該自我省思。

 

NCC:非勞委會作假 三立應先查證

2011-05-03中國時報【林上祚/台北報導】

針對勞委會指控三立新聞,在鼎泰豐求職攤位員工充當求職者報導,自導自演、有違新聞道德;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副主委陳正倉表示,NCC將發函三立,請三立說明事件經過,待了解實際情形後,再判斷三立是否有違規情形。

     NCC傳播內容處處長何吉森表示,這次畫面造假風波,勞委會主委王如玄遭池魚之殃,何吉森認為,三立記者如果不知道該名鼎泰豐員工,是在媒體要求下配合演出,在報導該新聞以前,也應向勞委會查證,否則將報導引導成「政府造假」,這樣處理不妥。

     朱芳瑤/台北報導

     勞委會與電視台互槓,傳播學者特別關注。學者指出,一些媒體在勞委會舉辦的就業博覽會上,為安排拍攝畫面,找人冒充求職者,若事後又將這名偽求職者與官員的互動做成報導,就是在做假新聞,有違新聞「實事求是」的原則。

     台師大大傳所教授胡幼偉表示,電子媒體或攝影記者,因攝影需求要安排動作或畫面,已是業界常見的新聞處理方式,但「沒有違背新聞事件的本質及事實」,屬可接受的範圍。

     但以這次就博會報導風波為例,胡幼偉說,安排偽求職者,還將偽求職者的求職狀況做成報導,則無疑是在製造假新聞;馬總統、勞委會主委則被拉進這個假事件,讓外界以為政府在欺騙大眾。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長、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管中祥說,媒體需要安排畫面拍攝為無可厚非,但應思考的是,「這些安排好的畫面,在當下已經失真,無論對被報導者或媒體,都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管中祥認為,對於特別安排的畫面,報導中應註明為現場模擬、示意圖或特殊安排的場景,盡到告知的責任。勞委會主委則被拉進這個假事件,讓外界以為政府在欺騙大眾。

 

影音新聞

他家電視台新聞畫面

影音: 求職假新聞騙總統 NCC籲三立說明

 

 

三立新聞台的新聞畫面

 獨家疑造假 勞委會譴責電視台 05/02/2010 三立新聞

求職造假? 三立反 駁勞委會 05/02/2010 三立新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