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金屬礦(圖/網路)

日本發現太平洋海底稀土

日本共同社報導,英國《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雜誌網絡版3日刊登東京大學副教授加藤泰浩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證實太平洋中部及東南部3500到6000公尺深海底淤泥中含有大量稀土資源,可開採量約是陸地的1千倍

共同社報導,海底淤泥中的稀土含量較高,且幾乎不含有妨礙開採的放射性元素鈾、釷,比較容易回收。研究結果中沒有提及開採所需費用,僅認為「這不僅是對日本,對全世界而言都是極其重要的資源」

但有專家指出,開發海底稀土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成本過高。此外,也有專家擔心開發海底稀土礦會對海底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稀土是釹等17種元素的統稱,屬於流通量較小的「稀有金屬」。


加藤的研究小組對東大海洋研究所等機構迄今在太平洋約80個地點採集的海底地層樣本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包括夏威夷島在內的太平洋中部約880萬平方公里海域及東南部塔西提島附近約240萬平方公里海域的淤泥中,含有高濃度的稀土。

據稱,這可能是由於海水中沉積了大量吸附有稀土的礦物質,兩公里見方的淤泥中就含有相當於日本一兩年消費量的稀土。

稀土與鐵等混合後可以提高磁性及耐熱性,對生產混合動力車等高科技產品不可或缺,今後的需求量將進一步增加。目前,中國擁有超過全球95%的稀土產能。

稀土是鑭、釹等元素的總稱,它們是一些電子產品和尖端武器中必不可少的原料。據介紹,隨著全球高新產業的發展,稀土資源供應呈日益緊張趨勢。【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1.07.04 03:02 pm


太平洋稀土 恐威脅中國大陸優勢   

「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2日公布的研究顯示,太平洋海底的豐富蘊藏可能挑戰中國大陸稀土的壟斷優勢。

  17種稀土元素當中,中國大陸產量佔全球97%,這些金屬能用來製造高科技產品,如電動車、平面電視、iPod、飛彈、風力渦輪等。

  這些釹、鉅和釔元素雖被稱作稀土,地殼中卻含量豐富,只是零星四散,因此少有不受惡劣環境限制的開採地點或有利可圖。這17種元素以其稀有性和價值,有時被稱作「21世紀黃金」。

  稀土生產幾乎完全位於中國大陸境內,蘊藏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一則分布在前蘇聯國家、美國和澳洲。

  不過,日本東京大學研究團隊宣布,太平洋海底泥中發現稀土礦床,蘊藏量約900億噸,是陸地稀土的800倍。這是日本首度在海底發現可能開採的稀土。

  日本媒體報導,研究團隊發現太平洋蘊含大量的稀土,地點在夏威夷附近及法屬大溪地附近約11,00萬平方公里為主的海域,在水深3,500至6,000公尺的海底、厚2至70公尺的泥土中。

  報導說,這片海域主要是公海,但也可能在日本專屬經濟海域。估計埋藏量是900億噸,是陸地埋藏量的約 800倍。據估計,約2平方公里的3萬噸埋藏量就可滿足日本1年所需。2011/7/4 09:36撰稿‧編輯:吳寧康   新聞引據: 中央社

 

※具體的稀土金屬包括:鑭(La)、鈰(Ce)、鐠(Pr)、釹(Nd)、鉕(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 (Ho)、鉺(Er)、銩(Tm)、鐿(Yb)、鑥(Lu)以及與鑭系的15個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Sc)和釔(Y),稱為稀土元素 (Rare Earth),簡稱稀土(RE)。

arrow
arrow

    米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