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已決定2013年接軌國際會計準則(IFRS),由於明年要設定開帳數,近期有關如何導入的討論升溫,並聚焦於泛公股銀行員工退休金13%優惠存款納為員工福利負債、金融商品公允價值評價、投資性不動產開帳日與後續評價、高鐵特別股轉列負債的衝擊等。從投資人與金融消費者角度,IFRS對於未來上市櫃、興櫃公司與金融機構財務報表的表達影響重大,導入初期的衝擊難免,金管會或須在理想與實務間折衝,但須堅守導入IFRS的初衷,發揮財報應有功能。

財務報表在金融市場與機構扮演的角色,可以「春江水暖鴨先知」形容;財務報表如同「鴨」的角色,春江水暖則是上市櫃公司與金融機構的營運與財務實際狀況。因此,財務報表的主要功能,是讓投資人與金融消費者即時與公允地瞭解這些企業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與損益的價值。以此根本道理評斷最近引發的討論,目前台灣上市櫃公司、興櫃公司與金融機構的財報數字確存有難以允當表達的問題,部分還可能顯著偏離實況與企業價值,因而金管會宣布2013年採用IFRS,如同一面明鏡,將過去隱含未入帳的議題一一彰顯出來。

首先是泛公股銀行員工13%退休金優惠存款納為員工福利負債,業界估算可能將增加銀行業1,300億元的負債,亦即銀行淨值等額減少,而這項估計包含已退休員工與在職員工。這些給予員工高利息的存款優惠本是員工福利,但並未入帳,等到每年支付時才承認利息費用。對於已退休員工與在職員工未來退休,退休金優惠存款超額利息的給付,是銀行允諾給員工在退休後至有生之年的福利,其屬於銀行推定性義務,也就是銀行「欠」員工的額度,故應將此總額度承認為負債。過去作法是每年支付才入帳該年額度,但未在資產負債表承認總額多寡,導致銀行的淨值高估。

其次是金融商品評價問題。業界估計現有15家金控有逾四成的金融商品投資,其會計處理是平常不評價,俟到期或出售才承認損益。此一作法是平常不說明這些商品價值真實的變動(仍以成本基礎入帳),等到期或出售再一次表達。然而,報表閱讀者總是希望每期看到的財務報表,能夠公允反映該公司的經營體質與價值,但過去的作法無法達成此一目的。過去銀行業也有不少會計處理偏離財務報表真實表達的精神,迭遭批評,例如出售不良債權給資產管理公司的損失分五年攤銷,及放款延遲適用公允價值評估等。

再如高鐵特別股轉列負債,依99年年報,高鐵的累積虧損為735.7億元,普通股股本651.2億元,若401.9億元特別股由股東權益轉列負債,高鐵淨值可能變成負數而須下興櫃,相關部門正研擬解決之道。不管最後如何決定,目前高鐵普通股權益早已為負,除非未來營運有重大且顯著提升,否則特別股的價值應已有所損失,但持有特別股的法人股東是否提列損失?政府也須思考,以高鐵如此特殊的財務狀況,適合在興櫃市場交易嗎?甚至轉上市櫃?

至於投資用不動產的評價,金管會朝向開帳日可有條件地採公允價值,例如有持續可預估的租金收入者;後續評價先採成本法入帳,未來再評估採用公允價值的條件是否成熟,這或許是目前台灣不動產交易缺乏實價交易資訊的權宜作法。

財務報表是編給投資人與金融消費者看的,而非編出業者可以接受的數字,這是接軌IFRS應有的概念。然而,為避免接軌造成過大的金融波動,金管會可考慮從發布函令與修正財報編製準則等方面給予寬容,但須提醒企業界,終究還是要面對真相,儘速調整因應才是上策。 【經濟日報╱社論】2011.06.15 03:13 am

 

IFRS是一面明鏡

金管會已決定2013年接軌國際會計準 則(IFRS),由於明年要設定開帳數,近期有關如何導入的討論升溫,並聚焦於泛公股銀行員工退休金13%優惠存款納為員工福利負債、金融商品公允價值評 價、投資性不動產開帳日與後續評價、高鐵特別股轉列負債的衝擊等。從投資人與金融消費者角度,IFRS對於未來上市櫃、興櫃公司與金融機構財務報表的表達 影響重大,導入初期的衝擊難免,金管會或須在理想與實務間折衝,但須堅守導入IFRS的初衷,發揮財報應有功能。

財務報表在金融市場與機構扮演的角色,可以「春江水暖鴨先知」形容;財務報表如同「鴨」的角色,春江水暖則是上市櫃公司與金融機構的營運與財務實際狀況。 因此,財務報表的主要功能,是讓投資人與金融消費者即時與公允地瞭解這些企業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與損益的價值。以此根本道理評斷最近引發的討論,目前 台灣上市櫃公司、興櫃公司與金融機構的財報數字確存有難以允當表達的問題,部分還可能顯著偏離實況與企業價值,因而金管會宣布2013年採用IFRS,如 同一面明鏡,將過去隱含未入帳的議題一一彰顯出來。

首先是泛公股銀行員工13%退休金優惠存款納為員工福利負債,業界估算可能將增加銀行業1,300億元的負債,亦即銀行淨值等額減少,而這項估計包含已退 休員工與在職員工。這些給予員工高利息的存款優惠本是員工福利,但並未入帳,等到每年支付時才承認利息費用。對於已退休員工與在職員工未來退休,退休金優 惠存款超額利息的給付,是銀行允諾給員工在退休後至有生之年的福利,其屬於銀行推定性義務,也就是銀行「欠」員工的額度,故應將此總額度承認為負債。過去 作法是每年支付才入帳該年額度,但未在資產負債表承認總額多寡,導致銀行的淨值高估。

其次是金融商品評價問題。業界估計現有15家金控有逾四成的金融商品投資,其會計處理是平常不評價,俟到期或出售才承認損益。此一作法是平常不說明這些商 品價值真實的變動(仍以成本基礎入帳),等到期或出售再一次表達。然而,報表閱讀者總是希望每期看到的財務報表,能夠公允反映該公司的經營體質與價值,但 過去的作法無法達成此一目的。過去銀行業也有不少會計處理偏離財務報表真實表達的精神,迭遭批評,例如出售不良債權給資產管理公司的損失分五年攤銷,及放 款延遲適用公允價值評估等。

再如高鐵特別股轉列負債,依99年年報,高鐵的累積虧損為735.7億元,普通股股本651.2億元,若401.9億元特別股由股東權益轉列負債,高鐵淨 值可能變成負數而須下興櫃,相關部門正研擬解決之道。不管最後如何決定,目前高鐵普通股權益早已為負,除非未來營運有重大且顯著提升,否則特別股的價值應 已有所損失,但持有特別股的法人股東是否提列損失?政府也須思考,以高鐵如此特殊的財務狀況,適合在興櫃市場交易嗎?甚至轉上市櫃?

至於投資用不動產的評價,金管會朝向開帳日可有條件地採公允價值,例如有持續可預估的租金收入者;後續評價先採成本法入帳,未來再評估採用公允價值的條件 是否成熟,這或許是目前台灣不動產交易缺乏實價交易資訊的權宜作法。

財務報表是編給投資人與金融消費者看的,而非編出業者可以接受的數字,這是接軌IFRS應有的概念。然而,為避免接軌造成過大的金融波動,金管會可考慮從 發布函令與修正財報編製準則等方面給予寬容,但須提醒企業界,終究還是要面對真相,儘速調整因應才是上策。

arrow
arrow

    米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