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幾篇關於大學現況的文章
許多教師紛紛無奈的表示現在的大學生行為「連佛腳都不抱 洩題大學生不唸」
讓我頗感心有戚戚焉
想起了我初上大學時、及整個大學階段的心得。
在求學過程中我自己在班上一直以來不是太活潑的角色
從高二開始我就告訴自己要努力
所以也許很多人到上了大學就開始大玩 特玩
但我卻不打算把我的大學生活都玩樂掉
也許是因為覺得考上私立大學有點對不起家裡吧
雖然從小到大一直算不上 成績優異的那前面
但也算中間偶而偏前面
大學以前沒補過習至少還能念個公立的學校
現在突然念個私立覺得會增加家 裡負擔
所以我告訴自己要好好念
06年畢業於普通公立高中,後來分發到台北的私立大學
我到現在還記得
當初有大學念的時候,我真的很開心、也很期待
「大學」對我來說就好像是另外一個神聖的殿堂,象徵更高一層的學問。
於是我就這樣滿心期待得參加入學典禮,開始了「大學新鮮人」的生活
一開始覺得大學除了多了學長姐學弟妹制之外,也沒甚麼特別的。
就跟以往的學園生活一樣。
雖然聽過有人說「大學很複雜」也沒甚麼特別感覺
等到了過一陣子後,同學間漸漸熟識、開始出現小團體後
「差異」慢慢出現了
「大學」跟以往的高中國中真的有很多不同!
我不知道是不是普遍大學都是這樣
我想也許還是跟校風、學生素質的不同而有差別
第一次,我產生了後悔念大學的念頭。
◎ 上課氣氛不同
也許是因為經過了高三那一段最後衝刺階段的關係
那時候每個班級都認真在準備學測和指考,我們班當然也不例外
上課氣氛大家都很認真
甚至同學間會彼此管制彼此
以前上課偶爾會說話、傳紙條等等,在衝刺階段幾乎沒有
一有人打擾到大家自習就會有同學發聲維持秩序。
除了以上這點
大學以前的校園生活雖然制式
但我認為對培養個人行為「守時、守法、守份」是有幫助的
上了大學以後彷彿體系崩解一樣
要來不來隨便你
有的同學上課遲到仍大搖大擺走進教室
然後從容的吃著自己的早餐或中餐
老師感覺想管又無奈
如果問起了遲到的理由
有的人還能嘻皮笑臉的跟你哈拉
上課中聊天的同學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一群
不只聊天和吃東西,打牌、化妝、敷臉..各種誇張版本都有
「目中無師」讓人嘖嘖稱奇
↑ 教室座位圖。通常最後面幾排坐位大家都搶著坐;前面幾排都反而沒甚麼人坐,中間前面坐位尤其是,因為不想被老師釘吧哈哈。越後面的座位越不認真,坐前面的比較會聽課。坐後面不是睡就是聊天。邊邊的座位則很容易發呆和睡著。
◎ 學習態度不同
上課氣氛都這樣了,更別說學習態度。
大部分的人都是臨時抱佛腳
這沒甚麼了不起
了不起是在考試前
能ㄠ老師少多少題目就少多少
能讓老師洩題多少題目就洩多少
洩題不夠,還是不會,就讓「作弊」出馬
小考作弊、大考也可以作弊
是真的不會嗎?
只是「沒時間」念罷了。
考試前抱怨連連:範圍怎麼那麼多!少一點啦!xxx很機ㄟ!等等有的沒的...
考完後還是抱怨連連:x的有夠難的!xxx很機ㄟ出那麼難!怎麼跟當初說的不一樣!寫得完才有鬼啦!等等...
成績出來前:老師~~改鬆一點啦,很難ㄟ!第x題送分啦!送分!
成績出來後(感覺老師會放水):成績很高→ (滿意的笑)
成績很低→ x!(無言or臭臉+髒話)
◎ 教師的尊嚴
我知道老師難做人
所以我更敬佩能堅持自己原則的老師。
大多數的老師都「怕學生」
這點我真的很失望
因為完全顛覆以往老師在我心中的形像
老師應該是我們的指引、是導正我們不當行為的準則
但是我看到的
卻是老師一再退讓、一再妥協學生的要求
如果真的應該訂教師守則
我認為應該適當加強老師的權利
不過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行
為什麼?
老師那麼嚴誰要去讀?
沒人去讀大學就不用經營了
大學經營者才不會做這「虧本生意」
這就是我們的社會
◎ 公民精神
大家應該還記得我們在學校中第一次學會集會、學會投票
以前國小公民與道德課本裡還有列出完整的集會程序
這套基本集會模式從國小用到國中、然後到高中
其實到了高中就已經漸漸走樣了
因為大家忙念書都沒空了
哪還有時間去開班會週會
老師也是盡量給學生時間去念書
高中的班會已經轉成「精簡模式」
雖然如此,但至少還有老師主持、也還執行基本程序。
到了大學
要看你遇到到是甚麼樣的班導
說到班導
雖然大學有班導
不過其實是「有名無實」
班導不若從前一樣積極處理班上事務
除非你的班導是主科的老師,否則甚至連出現在班上的機會都很少。
(國小班會。圖/網路)
大學的班會是我整個求學階段中遇到最隨便的集會
老師不是不在場就是雖然在場也感覺沒在場
主持的學生通常是班上的「活躍份子」
什麼是活躍份子?
他們通常是班上的一群
擁有極好的「社交能力」
在班上通常很能說話,是能「說服」老師的力量
通常一個發聲,就會有其他人跟著附和
大學一開始的班會可能會比較正常
因為老師可能在場
因為大家彼此還不熟。
越到後面就越走樣
有一個很明顯的指標是「選幹部」。
一開始是由大家推選
然後慢慢變成「活躍份子」掌權。
活躍份子中慢慢有人會被推作班代等領導性的職務
然後自己人開始拉自己人
等自己人慢慢占了班上的要職後
下一屆就鼓吹連任
像個小型社會縮影。
為什麼大家都搶著要當「吃力不討好」的幹部?
是為了「加分」。
有的人不常出現在班上,或是常遲到或是成績很差
操行、平均分數就會很低
如果成績太低就可能會有留級或被當的危機
當幹部能給成績加分,有的還能記功。
其實大學的幹部並沒有那麼多事做,還是有很多「涼職」
越到後面,你可能會發現原來有那麼多沒聽過的職稱
而且你都不知道原來那些職位上都有人。
到最後,尤其是大四,班會可能已經完全由「民主制」變為「內定制」
你說老師呢?老師不會制止嗎?
好一點的會意思說一下,不過最後還是裝作沒看見。
(圖/網路)
◎ 更精深的學問
你可能跟我一樣
在剛上大學的時候把大學想成一個很「艱深」的學府
但其實「 not at all」
大學之前我們是「通才」,上了大學後我們是「專才」
學習的領域其實縮小了
拿數學來說
高中我們可能所有有關數學的都要學
但是大學可能只要其中幾種就好了
例如統計就學統計方法、微積分就學微分和積分
所以以前數學很差的可能上了大學後你會發現有關數學的科目成績好像變好了~
另外一個有很大差別的是英文科
除非你念的是應用英文系或是外國語文系
否則大學的英語程度你可能會覺得不那麼難
說真的我覺得比高中程度還簡單
高中的英語能力大概是一生中最高的時候了
之後的要靠自己努力進修
否則英語能力可能退步!
◎ 考試及競爭力
考試也是大學的一大「不可思議」
大學以前,我們寫的考券通常都是從老師的「題庫」出來的,所以很多都沒看過
大學的考試,很多都是老師出的
而這些題目,是從課本後面的「習題」出的
小考是,甚至大考也是!
勤勞一點的老師會在別的地方挖沒見過的題目
或是改一改數字
不過大部分的老師都是直接copy課本後面附的練習題
而且一字不漏連數字都沒變...
不過還是有人寫不出來
就看你平常有沒有認真做題目
這樣的學習方式,我們還有多少競爭力?
◎ 師長與學生的地位
看到這裡你應該心裡也有數了
老師的形象不再那麼神聖了
在大學中看見學生不尊重師長的例子比尊重的例子還多
學生發表的意見可能比老師還多
在「教學評鑑」制度下,正助長這種歪風
雖然還是有老師不在乎
不過大多數的老師還是很在乎教學評鑑的成果
深怕自己分數被學生打低
一些惡劣的學生也會利用這點煽動同學
甚至在評語中開老師玩笑
不過目前我好像還沒聽過很惡意中傷的評語(有點忘了)
大多都是關於老師教學方式的意見
曾是大學生的我當然也有對老師有抱怨的時候
不過我很明白,今天我會抱怨的理由是甚麼
是我讀書時間沒安排好?是我念書方法不對?
還是沒抓到重點?
不過多半是自己的問題。
學習,念書,考試不是本來就這樣嗎?
既然選擇了念書當學生,就沒甚麼好抱怨的
難道你是第一天當學生嗎?
其實以上很多我在大學看到的現象
我覺得很多是自制能力不足所造成的
因為想玩
可是又不想要功課和考試
於是把責任推到老師題目出太難、出太多
但是事實上,我們這一代已經比老師那代要學的少很多了!
記得以前老師說以前他們要學的比我們還細還雜
考卷都寫幾頁還寫不完
而現在的教學內容是一直刪減
然而學生還是覺得太多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如果真的不喜歡念書考試,或許可以考慮無考試、無教科書的「華德福」教育
不過也不可能會被社會接受
家長們可會大喊:「孩子們的競爭力呢!?」
我認為:競爭力是要自己創造的。
最近教育部擬推「教師守則」
我覺得真的是大大的汙辱教師們
如果老師真的每一項都能做到
那的確是個不錯的老師!
不過這些項目實在不適合用來做規範
該怎麼說呢..
我覺得這些項目應該像一種默認的「潛規則」
當潛規則被台面化的時候
感覺像在說「所有的老師都做不到這點」
當然事實不可能是這樣
優良的老師還是有很多!
朋友在臉書上轉貼了一則文章連結(見下方的延伸閱讀"我見我思-別侮辱老師們")
我們認為可能是在說以前教過我們的老師
雖然不確定,不過從以前導師對我們的態度及教學方式來看
應該八九不離十了。
好的老師還是很多
優良事蹟值得被褒揚,但不適合被規範。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有一個新規定說:「在路邊撿到錢,一定要送到警察局」或是「公司中,身為上司,面對下屬的請益一定要耐心指導30分鐘以上」否則就是違反規定
聽起來不是很怪嗎?
延伸閱讀
>> 我見我思-別侮辱老師們
連佛腳都不抱 洩題大學生不唸
俗話說臨時抱佛腳,但這年頭的大學生,卻被批評考試前連佛腳都不抱。
考試院長關中的機要秘書桂宏誠,在兩間大學教授通識課,他說每次考試前,都會先公佈題庫,考試中也開放翻書,但仍然有一成學生不及格。
甚至還有學生睡過頭,要求補考。來到世新教室,期末考開始前,有學生低頭猛K書,還有人乾脆把筆記本拍照,存在手機裡面,打算隨時拿出來複習,也有同學明顯什麼都沒準備,穿著藍白拖鞋就進來。
面對考試到底有沒有信心?當鐘聲響起,發下考卷的這一刻,只見學生在答題本上,寫下密密麻麻的答案,不過世新大學兼任教授桂宏誠,也是考試院長關中的機要秘書,卻在臉書上說,即使他在期末考前都會事先公佈題庫,作答時也允許翻書找答案,結果還是有一成學生考不及格。
而且還有人睡過頭遲到,或者八題只寫一題就說有事先走,連帶了電腦也找不到資料,事後再要求補考的怪現象,感嘆現在學生連佛腳都不抱,面對教授的感嘆,大學生們多半都不承認。
由於多數大學,現在每學期,都會讓學生對老師進行評鑑,作為續聘參考,為了避免得罪學生丟工作,很多老師根本不敢管學生,不過桂宏誠決定站出來,點出這些課堂亂象,苦口婆心的話,大學生聽到了嗎? 民視 (2011-06-24 21:55)
老師管太多被嚴懲 學生評鑑惡搞
昨天聯合報頭版「大學生,佛腳都不抱」標題,凸顯大學教育所存在的問題與怪異現象。在過去聽來是天方夜譚的誇張行徑,如今似司空見慣不足為奇了,為人師表的也只能接受與調適了。
入「大學」之門若無嚴格門檻限制,許多大學生程度可想而知。另外,就像前一陣子的報導,大學生穿拖鞋上課,絲毫沒有一點尊重學術殿堂的態度。其實,學生在校園裡的行徑並非老師不想管,而是管太多反而會讓學生在教學評鑑上給予老師「嚴懲」。這已是存在多年嚴重的問題,難道教育當局無法可保護老師,僅能縱容學生給老師「匿名」的大肆批判?
看看現今年輕人失業率如此高,倘若在學習過程中不好好扎根培養實力,將來如何與人競爭?
假若真是不愛念書也不想到校上課,或甚至不想寫考卷,那也請做到對老師該有的「尊重」的最低標準吧。
【聯合報╱方子毓/大學助理教授(花縣壽豐)】2011.06.25 03:02 am
答案懶得寫 老師想送分也難
筆者的課程開在通識教育中心,現在的學生十之八九是為湊學分而來,並不是因為有興趣才選課,上課經常想盡理由請假,女生的理由常是「經痛」,男生則是「牙痛」、「吃壞肚子」,無法通融就堂而皇之缺課,「反正有跟老師打過招呼了」。
期中考期末考,學生大多要求open book,理由是可以讓他們發揮無限創意,答案呈現更精采內容,乍聽之下有幾分道理。
但還是有不少人懶得作答,答案欄一片空白。後來筆者特別要求,必須「用心思考、認真作答」,「放棄不答、倒扣分數」,有些學生依然故我,照樣放棄作答,進行檢討時又提出許多理由,「老師,時間不夠用啦」、「我就是不會,不知道寫什麼好」、「老師,寫那麼多字很累咧」,令人啼笑皆非。
為了解學生教學改善意見,筆者通常會有一道題目是,「請寫出你對這門課的學習心得,或者教學改進意見」,這是擺明要送分的題目,但還是有不少人空白不答,或者直接寫「無」、「沒有心得」,這樣的情形下,老師想送分都送不出去,只能徒呼負負。
正值學期結束打期末成績,一些缺課特別兇,或是清楚自己考卷許多題目放棄不答的學生,怕被當拿不到學分,紛紛打電話來請託,筆者都不會因而手軟。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不曉得學子什麼時候才會學到寶貴經驗,珍惜念書的黃金時間,不能專注向學,「起碼也抱個佛腳」,否則對自己如何交代?
【聯合報╱許榮宗/大學講師(台南市)】2011.06.25 03:02 am
教不嚴師之惰 評鑑滿分何用
考試院長關中的機要秘書桂宏誠在大學兼課,期末考前,好心的公布考題,還把答案資料放到網上,考試時還採「完全開卷考」,讓學生帶筆記書本資料現場抄寫,又讓學生帶筆記型電腦現場找答案,結果可能仍有一成以上不及格。看到這則報導,令人震驚!難道台灣的大學生都這樣不上進?我想這應只是少數大學生的考試行為,不能以偏概全。
我在大學教書廿多年,教過的班級,有的平均素質好,有的則參差不齊,有的積極努力,也有的消極被動。我用「機動教學」方法來授課,素質較好的班級,我要求他們上課前必先自行閱讀要教的課文範圍,記下心得;上課時,點名同學報告閱讀心得,之後才開始講課。對於素質較差、不讀書的班級,我直接講課,以免浪費時間。每堂課快結束前十分鐘,我一定點名同學將筆記拿上來給我看,假如有同學沒有記筆記或記得太馬虎,我就記名扣分。
我這種要求就是要同學養成記筆記的習慣,以便考試前可拿來溫習,至少可以考個「及格」。至於每次考試,我都嚴格監考,絕不容許攜帶書本、筆記或筆電進場,更遑論作弊抄寫答案。
教不嚴,師之惰,今天大學生素質程度較十、廿年前差是事實,教師難辭其咎。不苟且,不和稀泥,把握教學原則,每個學期開學第一堂課,至少要向同學「約法三章」,講明老師對這堂課的要求。要讓同學們很清楚老師的要求是什麼?這門課是否容易「當」掉?以便同學們有所遵循。
對於考試,大部分同學都了解「臨時抱佛腳」的重要性,所以常在考前要求「複習」,彌補平時的不讀書,這種想法也算積極向上的,老師們可以「順應」他們的要求,這至少可以在緊要關頭「逼」他們讀書。
但考前公布考題,似可不必,因這有違「考試」的真正意義。同學有沒讀書,學習程度如何?唯有考試,才能見真章,才能評定。如果考試採「完全開卷考」,這與在考場抄書作弊無異,不值得鼓勵。縱使同學們個個得高分,而教師的教學評鑑也滿分,可以續聘,大家各取所需,但這樣的「教育」,後果十分嚴重,將使國家連根爛起,走向滅亡,教育主管機關,宜深思,戒之!
【聯合報╱曹俊煜/空中大學教授(新北市)】2011.06.25 03:02 am
我見我思-別侮辱老師們
去年大學指考前,兒子接一通電話,剛掛完話筒就去關冷氣。我不解地問:「幹嘛?」
他說:「戴老師打電話來,交代我不要吹冷氣,不然,考試時會沒辦法適應考場的溫度。」
我既感動又慚愧,暗罵自己:「怎會沒想到呢?」
戴志清老師是兒子高二、高三的班導,兒子的高一成績校排一千多名,是殿後的那一叭,在戴老師循循善誘下,大學指考成績衝到足以上台大國企。更奇的是,戴老師並不注重學生一時的成績,反而更在乎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報載,教育部委託全國家長團體聯盟草擬「教師工作守則」,打算規定教師不得拒留電話給家長,也不得在上課日晚上十點前拒接家長電話。看到新聞,我不禁想到戴老師,這「教師工作守則」對他應算侮辱吧!
這是兒子告訴我的課堂點滴:戴志清老師上歷史課,講到西方哲學史時突然停下來,粉筆一丟說:「這部分我不好意思教,班上有同學比我懂更多,換他上課,我來聽。」於是師徒位置對調,老師真的坐到台下聽講。
兒子說:「長這麼大,第一次碰到與學生站在同樣高度教學的老師。戴老師不會大小眼,永遠信任、尊重、鼓勵學生,絕不放棄任何一個。」
教育之道無他,就是愛與信任而已。諷刺的是,教育部似乎不懂教育之道。學生需要老師的愛與信任,老師一樣需要上位者的關心與信任。教育部與家長團體怎會連這都不懂呢?
台語俗話說:「嚴官府,出厚賊。」確有其理。嚴管,無法解決問題,反而製造問題。如果一味地嚴管,教育不出好的學生,嚴管當然更不可能培養出優良教師。
我當學生的年代,老師是「天地君親師」五倫之一,真的是「天下無不是的老師」。那時,學生敢回家告老師狀,絕對是討打。當老師被尊重時,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表現出值得尊重的風範來。印象中,幾乎每個老師都把學生當自己兒女帶。
但,自從「家長團體」出現後,五倫中的老師慢慢降格成受雇的「教員」,教育,也從志業淪為職業。
其實,家長團體應該扮演輔助老師完成教育志業的角色,不應自我膨脹成監督、管理教員的「老闆」。教育,本是高尚的良心事業;遺憾的是,被教育部與家長團體如此亂搞,斯文還真不如掃地!
2011-06-23中國時報 【莊佩璋】
留言列表